內蒙古的大草原和森林中有著豐富多樣的植物,其中有很多可以做為藥用植物,不屈不撓的蒙古族人民在長期同大自然和疾病的斗爭中,逐步的摸索和學習,用這些藥用植物來治療疾病和骨折、外傷,積累了豐富的藥物學知識。 現代蒙藥學是在蒙古民族傳統醫藥學基礎上,汲取了藏、漢等民族以及古印度醫藥學理論的精華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風格的、獨立的醫藥體系,在我國民族藥中占有重要地位。 蒙古族的歷史上涌現出許多優秀的蒙醫藥學家和著名的蒙藥典籍,其中較有影響的有18世紀的松巴·堪布―伊舍巴拉吉爾的《西勒嘎日·莫隆》(《識藥晶鑒》)是蒙藥的奠基篇,收載蒙藥390種。同時代的察哈爾鑲白旗的洛布?!に骼杖展局小堵鼕W·西吉德》(《藥物識別》),全書分為四部,共收集藥物 678種。19世紀初,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的占布拉通爾吉用藏文編著了《李斯爾·米格金》(《本草圖鑒》),收載蒙藥879種,成為今天學習和研究蒙藥的主要經典。 蒙藥進入現代以后,發展速度大為加快。據統計,我國現有蒙藥2230種。除了內蒙古自治區外,我國東北和西北的許多蒙族聚集地也都普遍使用蒙藥。 內蒙古的相關部門在經過多年的資源普查后,初步摸清了蒙藥資源,全自治區共有各類蒙藥資源1342種,其中植物類926種、動物類290種、礦物類 98種,其他類28種;本區內常用蒙藥有500余種,商品蒙藥約400種,還有民族專用藥260種。內蒙古自治區制定的《蒙藥標準》收載藥材和成藥522 種。 |